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3000公里!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迎来重大利好
3000公里!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迎来重大利好
2022-07-14

国家发改委7月12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基本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提高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覆盖率。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系统布局和优化完善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实现市地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80%。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推动新建枢纽布局立体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实施既有枢纽换乘设施便捷化改造。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1657781714339.jpg

    近年来,城市群、都市圈和各城市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在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等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加强城市群对周边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

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同城化推进机制,提高都市圈交通运输连通性便利性,引导产业从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合理分工、链式配套,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中心城区功能、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

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完善对外交通通道及设施,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学校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培育发展小城市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优化边境地区城镇布局。

1657781646292.jpg

推进智慧化改造。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基站建设,确保覆盖所有城市及县城,显著提高用户普及率,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行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因地制宜部署“城市数据大脑”建设,促进行业部门间数据共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增强城市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感知终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市场监管、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线上办事便利。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养老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提供全方位即时性的线上公共服务。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商圈、智慧安防和智慧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