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摒弃“等靠要”,拥抱工业互联网
摒弃“等靠要”,拥抱工业互联网
2022-09-21

1663751297846.png

“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2020年1月,工信部网站发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显示,在目前已进行自评估的120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中,有75%的企业已开始部署智能制造,但只有14%迈向了数字化阶段,6%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征。“这种参差不齐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尚深入,中小微企业尤甚。”西南交通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官振中表示。

据估算,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的比重为3.6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1.81%,随着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逐步激活,这一数值将有更进一步的增长。“但限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人才不足等诸多短板,中小微实体企业真正拥抱工业互联网还有一段距离。”

² 工业互联网不能弯道超车

1663751340737.png

官振中指出,因为国内工业化发展历程与国外并不同步,中国又是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发展情形千差万别,造成了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参差不齐,突然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智能化“高速路”,企业难免产生无所适从之感。虽然海尔、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已经成功打造出独特模式,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但大部分中小微制造业需要一边建设基础设施,一边探索工业经验与新技术的融合。

“企业首先要明确,不能将工业互联网当成一个全新的东西,它服务于工业,支撑也是工业,工业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不能操之过急。官振中认为,只有工业化深入到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甚至深入人心,才叫真正完成工业化改造。工业就是实业,它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像熬糖浆一样,需要温火、慢火,技术只能说加快或是催化;再到技术问题,当前我们建设工业互联网面临技术‘卡脖子’、标准统一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另外,推进数字化转型需‘两条腿’走路,技术不是唯一,还要解决与之相配的管理问题。”

中小微企业,该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推进数字化转型?官振中表示,相比大型制造企业,中小微企业转型速度更快,可以在某些环节进行试点,这样既可以减少风险,也可以很快看到成效,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开始从点到面再到体的全面转型

² 打造可“触”及标杆

官振中指出,虽然当前中小微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但对于数字化改造基本呈积极态度。很多企业不是不想学,而是缺乏筛选能力,不知道学什么、跟谁学、怎么学。“这方面,政府主动引导非常重要。”

目前,各地区关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相继出炉,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打造一批标杆性企业及项目以供企业学习和借鉴,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8974+.png

自《“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要达到45%以来,“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成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建设”的热词。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底,中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300万台。物之联作为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专家,深谙工业互联网时期,工业设备需要综合性、前瞻性、高效性的运维管理方案,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在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数字城市等领域自主研发设备监测、管理和运维的软硬件产品,并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将设备运维管理从一个消费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从而达成提本增效的目的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