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厦门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工作。
《工作方案》提出:建立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高效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形成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深化高水平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构建支撑城市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大运用、大服务”运行机制,全面建成“对标国际、引领全国、支撑区域”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四大任务
v 构建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完善“司法+行政+X”协同运作机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策划推动知识产权主题“3+1(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大片拍摄制作。
v 促进高效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打造升级版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暨厦门知识产权商城试点,建设集专利应用场景、知识产权会展、交易为一体的“永不落幕”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探索创建两岸知识产权金融机构,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深化知识产权产业赋能。
v 营造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把握好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化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CBD”服务资源集聚功能,集聚知识产权要素供给链群,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金砖创新基地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v 深化高水平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推进两岸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经济发展试点,落实惠台政策;对接先进地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对口帮扶地区等,开展知识产权经纪协作,探索建立赣州、龙岩、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城市”知识产权经济联盟;拓展海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打造国际知识产权新城名片,建设知识产权特色园区。
政企同频精准发力
2021年底,厦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87件,居全省第一位。取得这样的成效说明我市知识产权建设取得从数量到质量的突破,这得益于政企双方和创新主体的同频共振和精准发力。物之联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度重视自身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与此同时积极投身厦门市知识产权建设工作。
2019年,物之联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为厦门市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三年来紧跟市场和创新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内容和服务体系。2022年新版本通过公共服务大厅将厦门市知识产权运维工作站、厦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公共信息服务网点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进行整合,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咨询、信息检索、需求对接、交易撮合、政策兑现受理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厦门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树立新标杆,也为物之联更好地服务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提供高标准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