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福建省投资金额最大、路线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新建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杜坞至樟林至透堡段全面开工,它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通道,是福建省“十四五”轨道交通规划项目,是连接内陆、铁海联运的交通走廊。
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杜坞至樟林至透堡段,西起峰福铁路杜坞站,南连福州枢纽樟林站,东北接入温福铁路透堡站,改建既有杜坞站、樟林站和透堡站,新建福州物流城站,全长约72公里,项目总投资约84.7亿元。
新建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杜坞至樟林至透堡段平纵断面示意图
港口后方铁路建成后将使罗源、可门港接入国家铁路网,货运能力由500万吨达到3000万吨,大力增强了可门港海铁联运能力,打通福州现代物流城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了园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也将成为盘活福州港的重要节点,实现福州枢纽“客内货外”目标,促进福州港港口和临港产业落地,完善海峡西岸铁路路网布局。
港后铁路项目负责人表示,为高质量推进港后铁路建设,他们在施工中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进智能建造,采用“智慧监测云网平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实现桥梁线型、水文水质等施工过程全方位监控监测,确保工程建设全面可控。
新时代新基建背景下的轨道交通,在建设、管理、运维全生命周期内,都朝着高质量、高科技方向发展。物之联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了“感知-监测-诊断-预警-评估-运维”一体化技术体系,率先成为轨道交通健康监测和智慧运维专家;继而将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产品溯源、知识产权、应急消防、土木结构监测等行业,探索和沉淀了多个成熟方案和标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