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两类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提速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文件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城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提出增强城市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提到了根据城市规模分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 0.3 万公里,I型大城市应结合实际推进轨道交通主骨架网络建设,并研究利用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适度加强网络覆盖,尽快形成网络化运营效益;符合条件的II型大城市结合城市交通需求,因地制宜推动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从以上文件释放的信号来看,在未来,I型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提速,那什么是I型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
I型号大城市要求城区常住人口再300万-500万之间,据不完全统计,合肥、苏州、太原、福州、厦门等地均属于I型大城市(具体如下图所示)
II型大城市要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烟台、呼和浩特等城市都在此列(具体如下图所示)
轨道交通进入高速高质发展的全新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部分先行城市率先行动,在智慧运维、智慧监测、智慧车站、智慧服务、智能装备等方面开展大量探索实践。为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规划》从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归档和体检评估机制、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及应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未来,上述这76座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上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有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但线路不多的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速。
物之联作为一家长期专注轨道交通智能监测与健康评估研究的数字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商,公司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机理与理论,构建了“感知-监测-诊断-预警-评估-运维”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多个成熟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和成果已应用在厦门地铁、福州地铁、青岛地铁、太原地铁、天津地铁等多家地铁运营路线,全面提升了轨道交通运维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